認識蘇醫生

Dr pointing pen at checklist

其实在外国,不少人一生只看一位家庭医生,无论生病与否,家庭医生都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关顾,自然能更 深入了解对方的健康和家庭情况,事半功倍。

全科医生的角色


全科医生犹如大家健康的把关者,提供第一道防线的基础医疗服务;而家庭医生的概念,则是为病人及家属 于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支援。

苏勇柏医生行医二十多年,他认为全科医生要「一眼关七」,必须对不同医学范畴都要有足够认识,例如内 科、外科、儿科、妇科、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等。

或许不少人也有过以下经历:当身体出现毛病时,自行根据病征断症,再找相关的专科医生求医,但经检查 后却发现是另有病因,有时候更因此而延误治疗时机。例如腹痛原因众多,未必一定与肠胃有关,也可能由 肾石、胆石,甚至急性胰脏发炎等问题引起。

「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,其实可以说是健康管理者,为求诊的病人尽快初步诊断,安排合适的检查,再转介 至相关的专科治疗和跟进。」

除了治病,全科医生亦要顾及病人的心理需要。苏勇柏医生忆述,曾有一名中年男士满脸愁容到诊所找他, 细问之下,发现他有咳嗽、呼吸不顺畅的症状。苏勇柏医生说:「他已咳嗽了很长时间,非常担忧。根据资 料其亲属患有肺癌,我明白他的忧虑,于是决定为他安排较详尽的检查,好让他放下心头大石。」

多听多讲建立信任


访问当中,苏勇柏医生常常强调要与求诊者「倾多几句」,为了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要,他尽量为每位 患者都预留充足的诊症时间,逐一细问,耐心倾听。他记得当年在医院受训的日子,总是「时间有限,患者 太多」,每次诊症都只能以提高效率为最大目标。所以私人执业之后,苏勇柏医生希望带来改变,尤其重视 解答病人疑问。

谈到如何建立信任,他说这些都是随时间和经验累积。当医生和病人能建立长久互信的关系,便能更精准地 确认病情,医疗效果亦更好。

年年验身要找医生Dr.So setting at desk


所谓「年年验身,令你放心」,是很多人都明白 的道理。及早察觉健康出问题,适时处理当然最 理想。不过,坊间的验身套餐包罗万有,往往让 人眼花缭乱。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,如何 根据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,设定合适的验身方案 是重点之一,而家庭医生就能在这个时候发挥作 用,提供贴身有用的意见。

苏勇柏医生补充,除了制定验身方案,如何解读 验身报告也是关键。「例如检验胆固醇水平,即 使指数只是较标准值轻微偏高,但若为吸烟人士、 家族有心脏病史等,很多时已可界定为高风险类 别。」他续指,曾有一位老人家因气喘、长期咳 嗽来求诊,遂建议对方接受肺部 X 光检查,但被 老人家拒绝。结果一年后重遇,其病情已发展至 肺癌末期。这些例子屡见不鲜,苏勇柏医生一直 秉持一个信念,就是无论如何,要尽力把握机会 积极为患者处理病况。

及早发现顽疾 康复率高


「为什么我经常强调需要定期身体检查?因为防 患未然相当重要!例如很多人认为患癌等于『无 得医』,这其实并非事实, 关键在于肿瘤何时被 发现,左右了康复机会。」

苏勇柏医生坦言,每年也会有病人因定期验身而发现早期癌症(或癌变)的个案。幸好发现及时,大多能马 上安排接受相关治疗,既缩短了康复期,亦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减至最低。 事实上,有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,以本港第二大常见癌症——大肠癌为例,由恶性的大肠瘜肉演变成大肠 癌,大部分需要十年或以上时间。因此,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将有助及早发现瘜肉,并于检查期间即时切除, 有效阻截癌变。

另有部分癌症的初期病征难以察觉,例如鼻咽癌初发症状与呼吸道疾病相似,皆有机会出现鼻塞、流鼻涕及 痰中带血等,一般人容易混淆。当病征逐渐显现,病情已变得严重。谈及如何发现患者可能存在患癌风险, 苏勇柏医生说:「第一,视乎有多细心,去了解患者的细微症状;第二,要足够了解对方的家族病史;最后 就是信任程度,如果医患之间信任不足,患者也不一定愿意接受检查。」

要做到这三点,其实正正和全科医生的本质相呼应。全科医生从「全人」的角度去解决病情,无论生理上或 是心理上,有病医病,无病安慰,和患者建立长期互信的关系,在患者人生健康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口,作出 最恰当的建议。

*以上所有资讯只供参考,并非治疗建议,如有疑问,请向专业医护人员查询。